【园区案例】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和实践创新
| 招商动态 |2016-04-25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池州开发区)为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和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副中心,规划控制面积55平方公里。开发区包含国家级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池州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其中,国家级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池州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
2015年,池州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生态强省”和池州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策部署要求,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建设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为抓手,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和实践创新,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工作举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渐现。
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严把增量生态门槛,绿色低碳产业壮大升级
池州开发区成立招商引资项目预审领导小组,严格项目环保、能耗、用地和产业等入园政策,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并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首位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以现代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产业,着力提升产业绿色度。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小晶圆制造及电源性控制芯片、高端封装测试和电子新材料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引进落户安芯科技年产200万片GPP芯片及6寸晶圆、钜芯半导体360万片芯片及4-6寸晶圆、年封测40亿颗集成电路的高端封装测试产业园及年产150万套高压LED户外照明灯等重点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福泰动力40万台汽车发动机为核心,建设形成汽车发动机总成、农用机械装备、工程机械及智能机械手为代表的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上签约落户总投资18亿元的中国诚通综合物流和商品交易中心等项目,跨境电商、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正在聚集。
(二)实施存量技术改造,资源能源集约化利用成效显现
围绕铅锌冶炼、火电、建材等传统产业清洁生产,实施完成一批节能降耗重大项目。九华发电实施完成深度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在安徽省内率先实现超低排放目标,年节约标准煤2万多吨,减少污染物排放大致在3000吨。铜冠有色先后淘汰8台铅冶炼炉、1台锌冶炼马弗炉,建设完成收尘风机、水泵变频改造,年节约2.5万吨标煤;宁波金美亚管桩投资100万元完成由燃煤和生物质燃料为余热管道蒸汽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改造,减排效益明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构建火电建材、铅铅锌冶炼等重点产业物质流闭路循环,推进实施铜冠有色1500T/a铅极泥阳泥处理和废水深度处理项目,年产10吨石膏板、处理污水80万吨,节约新鲜水54万吨以上。建成铜冠铜箔“废水处理及回用”项目,实现系统内污水的“零排放”。扩大余热余压利用,建成铜冠有色“余热发电”工程,年发电2400万Kwh,节约标煤3万余吨,加大发华发电低压蒸汽回收利用,在一期建成集中供热管网10公里基础上,向周边园区延伸的年供蒸汽30万吨二期项目正在建设。
(三)着力能源管理创新,节能降耗长效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池州经开区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园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成立以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低碳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计划(26)》,围绕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实施方案中重点考核指标分解落实责任主体,并在产业发展、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使用、低碳技术交流、固废综合利用、园区低碳建设等11个方面明确具体工作举措。加强和落实规模工业能源强度和总量“双控”机制,实施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管理,制定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加强重点耗企业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车间和班组包保负责制度。加强能源和碳排放统计能力建设,组织低碳节能业务培训,制定能源统计制度,增设节能管理岗位,实行能源月报和年度能源核算制度,实现重点企业能源和碳排放统计专职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冶理,绿色低碳发展基础能力不断增强
池州开发区制定印发《池州开发区2015年度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池州开发区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方案》,认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和科技减排,建成铜冠有色九华冶炼厂2台35蒸吨燃煤锅炉脱硫脱硝、禄思伟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烧结厂RCE窑重油改天然气重点工程,督促新赛德化工、华宝建材燃煤锅炉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加快推进园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日处理污水8万吨的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建设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5000吨的电子信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即将竣工投产,建成运营2座垃圾转运中心,园区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和电子信息表面处理中心等环保项目正在积极推进。着力增强园区碳汇能力,绿化面积达40万平方米,完成LED节能灯示范项目1000余盏,完成水系整治6公里,一批园区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项目进展顺利。
(五)坚持政策目标导向,绿色发展激励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池州开发区建立健全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扶持保障低碳产业和低碳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新兴产业发展上,制定出台促进低碳产业发展“1+2+N”政策体系,设立1亿元主导产业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运用股权投资、先借后转股等市场化方式,支持园区绿色产业壮大升级。建成30万平米电子信息产业园和2万平米综合服务楼,为入驻主导产业项目提供2年免租期,对新引进晶圆制造项目给予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补助。节能技术改造扶持上,对节能改造年节能500吨标准煤的企业,按每吨标煤200元予以支持,对企业更新电机、锅炉等节能环保设备投入100万以上的,按投入额的10%补助。企业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上,对新认定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项目,一次性奖励企业10万元,通过国家、省清洁生产或循环经济示范认定的,分别给予20万、10万奖励。
当前,园区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一是新兴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低碳绿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培育构建中,清洁生产重点项目即期生态效益没有充分发挥。二是低碳绿色发展技术人才相对缺乏,低碳绿色发展自我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绿色低碳信息化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2016年工作安排
池州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建设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建设合力,积极探索创新,着力补齐“短板”,不断凸显开发区低碳发展可视化成果,全面建成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培育形成区域绿色发展特色亮点,为工业园区低碳绿色发展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
(一)大力推进低碳发展自我评价体系建设
围绕园区低碳化、企业低碳化、产品低碳化三大评价对象,加强与专业技术机构战略合作,积极开展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论证和测评等工作,加快构建一套立足产业实际、体现全生命周期、契合政策要求的绿色低碳发展自我评价体系,着力增强工作的指导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加快国家低碳试点园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大力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加大园区绿色低碳管理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综合管理云平台建设,促进能源统计、能源监测预警和节能技术交流展示信息化、智能化,实现实时跟踪、实时管控,全面提升能源管理效率和低碳管理水平。
(三)大力推进园区能源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密切跟进发电企业和铅锌传统企业绿色生产情况,鼓励和支持重点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加快园区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废物回收利用等环保设施建设,进一步对接台湾绿色贸易办公室,开展两岸低碳技术转移平台建设。加快园区能源利用结构优化升级,推动10万平米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启动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燃煤锅炉改造和煤改气等绿色项目,深入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不断推动企业实现生产清洁化、管理信息化和产品高端化。
(四)大力推进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冶理方式改革创新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坚持现有湖面、森林、绿地等生态屏障优先保护原则,科学布局园区产业发展空间。推进园区标准化厂房以低碳化为方向进行规划设计调整,兼顾屋顶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展1星绿色建筑申报,对园区基础照明全面实施LED灯节能改造布局。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和能源审计。
(五)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环境优化完善
设立低碳发展专项资金,预算安排2016年度专项资金500万元,加快低碳园区建设。创新完善鼓励低碳绿色项目落户、低碳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的财税扶持政策,积极探索碳交易、低碳优先的信贷评价体系和政府采购等扶持政策措施。加强低碳绿色发展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度计划增招专门从事节能低碳工作人员1名。加大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池州开发区上下“支持、参与、服务”低碳园区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ecoteda
(点击下图二维码——长按——选择“识别图片中二维码”——